400-123-2230
400-123-2230
时间:2023-04-06 点击数:
米乐m6景观序列的形成要运用各种艺术手法,而这些手法又多半离不开形式美法则的范围。同时,对园林的整体来说固然存在着风景序列,然而在园林的各项具体造型艺术上,也还存在着序列布局的影子,如林荫道、花坛组、建筑群组、植物群落的季相配植等。
风景序列是由多种风景要素有机组合,米乐m6逐步展现出来的,在统一基础上求变化,又在变化之中见统一,这是创造风景序列的重要手法。以植物景观要素为例(图1-15),作为整体背景或低色的树林可谓基调,作为某序列前景和主景的树种为主调,配合主景的植物为配调,处于空间序列转折区段的过渡树种为转调,过渡到新的空间序列区段时,又会出现新的基调、主调和配调,如此逐渐展开就形成了风景序列的调子变化,从而产生不断变化的观赏效果。
园林对于游人来说是一个流动的空间,一方面表现为自然风景的时空转换,另一方面表现在游人步移景异的过程中。前面提到园林空间的风景界面构成了不同的空间类型,那么不同的空间类型组成有机整体,并对游人构成丰富的连续景观,这就是园林景观的动态序列。如同写文章一样,有起有结,有开有合,有低潮有高潮,有发展也有转折。
中国古典园林多半有规定的出入口及行进路线,明确的空间分隔和构图中心,主次分明的建筑类型和游憩范围,就像《桃花源记》中描述的樵夫寻幽的过程那样,形成了一种景观的展示程序。
一般简单的展示程序有所谓两段式或三段式之分。两段式的程序就是从起景逐步过渡到高潮而结束,其终点就是景观的主景,如一般纪念陵园从入口到纪念碑的程序。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,从巨型雕塑“醒狮”开始,经过广场,进入纪念馆达到高潮而结束。三段式的程序可以分为起景―高潮-结景三个段落,在此期间还有多次转折,由低潮发展为高潮景序,接着又经过转折、分散、收缩以至结束。如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建筑群中,以排云殿为“起景”,经石阶向上,以佛香阁为“高潮”,再以智慧海为“结景”,其中主景是在高潮的位置,是布局的中心。
园林植物是风景园林景观的主体,然而植物又有其独特的生态规律,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,利用植物个体与群落在不同季节的外形与色彩变化,再配以山石水景,建筑道路等,必将出现绚丽多姿的景观效果和展示序列。如扬州个园内春植翠竹配以石笋,夏种广玉兰配太湖石,秋种枫树、梧桐,配以黄石,冬植腊梅、南天竹,配以白色英石,并把四景分别布置在游览线的四个角落里,米乐m6则在咫尺庭院中创造了四时季相景序。一般园林中,常以桃红柳绿表春,浓荫白花主夏,黄叶红果属秋,松竹梅花为冬。
作为风景序列的构成,可以是地形起伏,水系环绕,也可以是植物群落或建筑空间,无论是单一的还是复合的,总应有头有尾,有收有放,这也是风景序列创作常用的手法。以水体为例(图1-16),水之来源为起,水之去脉为结,水面扩大或分支为开,水之溪流又为合。这和写文章相似,用来龙去脉表现水体空间之活跃,以收放变换而创造水之情趣,这种传统的手法,在古典园林中常见。例如北京颐和园的后湖,承德避暑山庄的分合水系。
利用地形起伏变化而创造风景序列是风景序列创造中常用的手法,多用于风景区或郊野公园。一般风景区地势起伏,游程较远,将多种景区景点拉开距离,分区段布置,在游步道的引导下,米乐m6景序断续发展,游程起伏高下,在游人视野中的风景,是时隐时现,时远时近,米乐m6从而达到步移景异、引人入胜、渐入佳境的效果。见图1-17。
为了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需要,多数综合性公园或风景区采用了多向入口、循环道路系统,多景区景点划分(也分主次景区),分散式游览线路的布局方法,米乐m6以容纳成千上万游人的活动需求。因此现代综合性公园或风景区一般采用主景区领衔,次景区辅佐,多条展示序列。各序列环状沟通,以各自入口为起景,以主景区主景物为构图中心。以综合循环游憩景观为主线以方便游人,满足园林功能需求为主要目的来组织空间序列,这已成为现代综合性园林的特点。
以专类活动内容为主的专类园林有着他们各自特点。如植物园多以植物演化系统组织园景序列。如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,从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,从单子叶植物到双子叶植物或按照哈钦森或恩格勒系统,或克朗奎斯特系统等。还有不少植物园因地制宜创造自然生态群落景观形成其特色。某些盆景园也有专门的展示序列,如盆栽花卉与树桩盆景、树石盆景、山水盆景、水石盆景、微型盆景和根雕艺术等,这些都为空间展示提出了规定性序列要求,故称其为专类序列。